“3·15”前夕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2022年消费者投诉举报的数据,其中显示,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,相关的投诉也迅速增长。2022年,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.6万件。相关投诉中,新能源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合同、质量、虚假宣传这三个“老”问题上。
投诉量同比增长超六成
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3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,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商品投诉862.32万件,占投诉的65.81%,较上年提高4.37个百分点;服务投诉448.06万件,占投诉的34.19%。商品类投诉占比提升,反映了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下产品质量问题凸显。
【资料图】
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,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。2022年,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.6万件,同比增长62.84%。
“新能源汽车投诉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型的普及程度增加,使得更多人使用新能源汽车,投诉的数量自然也随之增加。”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、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。
去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,产销增长近一倍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,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.8万辆和688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96.9%和93.4%。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671.6万辆和654.9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97.77%和94.26%;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.2万辆和33.8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81.84%和78.89%。
合同、质量、虚假宣传
从新能源汽车投诉量来看,合同问题、质量问题、虚假宣传问题这三个老问题仍然增速较快,分别同比增长126.33%、77.35%、75.65%。消费者诉求聚焦在:售后服务不完善,不履行“三包”承诺;行驶中突然熄火、漏油、发动机异响、刹车转向失灵、电池模块损坏;发布虚假信息,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,减轻车企责任。
此外,据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召回公告,2022年新能源车召回次数为31起,召回总量为96.78万辆,同比2021年增加16.6%。
近年来,新能源车投诉量呈快速上升趋势。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,2021年,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044861件,其中,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41624件,比上年增加19.28%。中消协表示,2021年,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涨幅明显,并呈现举证难、维权难的特点。
在2021年涉及新能源汽车投诉中,三电系统的故障逐渐增多。例如,2021年7月,消费者宋女士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称,其电动汽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,消费者认为4S店出售的电动车存在质量问题,要求予以赔偿。经鹿城区消保委调解,双方达成一致,4S店退还购车款,并对车内烧毁的物品补助,给予误工补助和精神损害补偿。
如何破解维权难
“新能源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,包括电池管理系统、充电桩等方面,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问题。”洪勇认为,此外,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较为复杂,涉及到多个环节,如生产、销售、服务等,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对称、服务不规范等问题。
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则表示,新能源汽车投诉增多,一方面与相关企业自身的经营、管理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有关,导致其未尽到相关义务,从而发生侵害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。另一方面,合同问题投诉增速快,则是由于消费者往往处于劣势地位,法律意识淡薄,在消费过程中忽视了可能出现的风险,最终掉入了消费陷阱。
“目前,在政策和法规方面,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和规范程度还不够完善,一些问题可能会被忽视或者处理不及时,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新能源车领域的监管执法,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。”洪勇说。
中消协表示,解决新能源汽车维权难,经营者负有主要责任。在产品层面,要高度关注产品安全,特别是要强化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、网络安全、软件升级、功能安全,加强辅助驾驶风险告知及质量管控,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。在宣传层面,要全面告知产品情况,公平合理约定双方权责,不夸大或者虚假宣传,并落实合格产品交付义务,承担合同责任,履行所作承诺。(记者 方彬楠 袁泽睿)
上一篇 : 提交成功提示语_提交成功|环球滚动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